2006年8月23日

說與不說的藝術


雖然我講話直接的惡名遠播,很多人常會招架不住,但其實我也是常常在表態與不表態之間徘迴,這跟台獨統一沒啥關係,但是讓我困擾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誰都希望有話可以明講,誰都希望可以大喊 TAIWAN IS NOT CHINA! 尤其我的個性是很簡單明瞭的人,只要有誠意沒什麼不能講的,但是我發現台灣人怕死的個性,不僅沒辦法在拿著護照出國時大聲說我是台灣人,甚至連人在台灣,面對的是善良台灣老百姓的狀況下,都真的很不愛把事情說清楚。

過去每當遇到關鍵時刻,需要在說與不說之間做抉擇時,通常的結果有兩種,ㄧ種就是我講了,然後有人覺得我說話太直接了,太有害心臟健康,讓他很受傷,不能接受,或是講得不中聽惹惱人家造成對立;另一種情況就是不講,但是那個氣份就變得很詭異,好像各懷鬼胎,我也覺得怪怪的,但是沒人點破,我亦無法冒然當那個破壞虛假和平氣氛的人;再不然折衷,含蓄的講,委婉的講,但就又會有人覺得我不尊重他,因為認定我講的不是實話,擅自為我的話語詮釋了一套新的意義,然後寧可默默的生悶氣也不願主動跟我溝通,最後就變成都是我的錯,這種超乎創意的思考邏輯真的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上述兩種情況通常都是對方的態度很保留,我自己碰到這種情形是絕對不會有話不說,我是寧可把話講清楚的人。但這不是我自己願意就好,有時候碰到有些人,他們認為不需要把話說太清楚,不停打太極,因為這樣可以保護自己的立場,讓別人去當壞人,自己不用承擔什麼,但是會用很好的說辭來包裝自己的私心。偏偏我根本不想用這種不清不楚的態度跟人相處,所以說與不說到最後往往變成我要下的決定了。 (唉~沉不住氣真是老娘的一大敗筆,看來我得多學學大內高手的工夫,敵不動我不動才對)

我不懂這是什麼狗屁社會倫理或是人性中的利己主義造成大家這種態度,好像為了不起衝突,因為不好意思講,而刻意避免把事情說清楚,但是這樣子的行為,很容易會讓事情有含糊的空間,就會因為大家詮釋的角度不同,而造成衝突的立場。所以把不清楚的地方說個清楚,避免不必要的誤會,難道不好嗎?

但是講或不講都有人會不爽的狀況下,我現在也變得很猶豫,到底該不該講清楚呢?說與不說都是為難。

就像台灣的政治局勢一樣,總是逼人去思考,到底你要不要講個黑白分明?我ㄧ直深信,真相雖然只有一個,但是看事情的觀點卻有許多個。當你今天決定說出你的觀點時,不論你態度如何,都無法保證你的立場是能被眾人接受的,你的說詞更是可能被放大檢視,即使你說實話,別人不見得相信你,至少你不用累積那種壓抑的情緒,讓它無限的去醞釀,挫折感變成心結,即使鬧翻了,你也知道你哪裡犯錯了,再來好好修復,反正打不死的就會更強壯。但是你不說,誤會卻可能更多,之後的傷害才是更難預料,再想要彌補什麼可能都太遲了。

我是寧可有話就講的人,尤其當今天有誤會的時候,我還是覺得能用說的去化解,就盡量好好溝通。糟就糟在很多時候,人跟人之間並不是有話就能說出來的。也許對方早有成見,你講再多也不被接受,重點是,你說的不是對方想聽的,也許對方就是想透過這種角力來達到他對你的影響,證明自己的重要性,或是變成一種意氣之爭,面子問題,事實怎樣反而模糊了,變成有理說不清,越解釋越亂的局面。

有些事情則是完全不能依照語言去解決,因為,靠的是感覺,判斷標準就更加模糊不清了。
比如說,對方感覺你有事情瞞著,即便你說沒有,他也寧可相信自己的感覺多過你的解釋;或是,當你不小心說錯了話,對方因而對你感覺很差,不管你事後要為此道歉或是解釋,對方可能就是有辦法歸咎到你其他種種的行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也就是這樣來的。

其實,將複雜的事情回歸到本質層面,一切就會簡單的多,基本上這件事情很簡單,那就是當雙方沒有互信互賴的基礎,跟彼此尊重與包容的意願,就算做再多的溝通也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最重要的重點就是,你到底有沒有誠意把話說清楚?

如果有,就算出於自我保護的立場,你無法將一切開誠佈公,我相信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因為你有努力嘗試,盡量讓對方看到你的真誠跟善意,就算最後依舊破局收場,至少你也盡力了。但如果你沒有誠意,連努力嘗試都不願意,腦子裡依舊是只為自己的方便,而不願意替別人的立場想想的話,那真的一切都是屁。



標籤: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