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3日

耐性


舊文第三篇,這篇不管何時拿出來看都很有說服力。

有時我也會懷疑,跟以前比起來,到底我是耐性變好了還是變差了?
結論是,我對執行中的事情很有耐性,但是對沒有辦法執行的事情很沒耐性。
(以前比較會忍氣吞聲,現在則是對於那些無法執行,不合理的事情越來越沒有耐性。)

意思也就是,很明確知道該怎麼解決的東西,我都會想辦法好好調適自己,以便去確實的完成。

是如果碰上所謂[無法執行的事情]如下:

根本就強人所難,不是我能改變的情況還硬要丟我頭上時;
沒動過一根手指,只是撿現成,還以為自己很有立場來挑戰我時;
跟對方費盡唇舌,他還是聽不懂我的重點時;


我就會馬上爆炸。

=======================

耐性
8/09/2005


嚴格說起來,我是個耐性不錯的人。但唯獨就是對笨蛋沒有耐性。

當然,這不是針對任何人的人格,重點是行為。

即便今天是我喜歡的人,犯了愚蠢的錯誤,我依舊會失去耐性而大發雷霆。

以前我對於笨蛋,是很嫌棄沒錯,但是我會忍氣吞聲,但是心裡很幹譙。
這很容易內傷,而且不知不覺變成一個雙面人。

更糟的是,對方會因為不知道自己的行徑已經造成人家的困擾,以後就變本加厲的煩死你。


所以現在我學乖了(進化了)。
尤其對朋友,我已經受夠了明明不爽還要處處隱忍這套虛偽功夫。

我比較喜歡這樣的自己,有啥困擾我的就誠實的面對,坦白的告訴對方:你已經讓我不悅了。
當然不見得每個人都能接受我這種誠實的方式。

只是我不願意當個鄉愿的人,我可以包容,可以試著理解,可以有同理心,但那不代表我永遠都得這麼做。

我愛我的朋友,疼惜他們,也呵護他們。
但假使仗著朋友關係而做出恃寵而驕的行為,很抱歉,我沒有那種能耐去一一領受。

表達出來只是讓人了解我能與不能的地方,期望給予尊重,不是為了要製造戰爭,更不希望破壞彼此的感情。

以前我也曾經非常害怕反映自己的情緒,害怕因此惹朋友不悅,怕讓人覺得我難相處,從此不與我來往,所以不管有多難過我都只是自己獨力承擔。

曾經有一次,為了顧全大局,還得在自己的生日當天忍耐著一整天的鬱悶,看著周圍朋友各自表述,卻沒人察覺我心中的情緒,我其實是很想哭的。


但是我能怪他們嗎?
我不能,因為沒人有義務一定要了解我心裡在想什麼,只有我自己清楚自己的需求,只有我能表達出我內心的感受,他們不知道是因為我隱藏的太好,是我沒有讓他們明白。

也曾經,我為了自己的懦弱,被傷害太深卻始終不敢說,等到自己再也忍耐不了,對那個人的埋怨大過友情的成分,卻又無法繼續做戲,只好遠離,因而失去了朋友。

人與人之間靠的是溝通,是信任,是互相諒解與扶持,只有這樣才能維繫最重要的東西。

我必須讓我的朋友們明明白白,否則我又有什麼資格說我是真心的對待他們呢?
如果我選擇什麼都不講,卻不停在心裡抱怨他們,表面又似乎沒事,那我只不過是在保護自己的好人牌形象與脆弱的內在罷了。

我不再害怕說出我的內心感受,即使那代表著我可能會傷害到對方,如果我真的在乎這個朋友,那我就必須講。
不是為了自私自利發洩脾氣,而是為了對自己負責。

友誼這東西很脆弱,尤其女孩子這麼纖細的生物。變質,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之中,在你自己都沒察覺之下它就變了。

我可以一再容忍,但我是真心的可以釋懷嗎?如果可以,完全不會有情緒的問題,可能我根本也就不以為意。

但假使憤怒是真真實實的,被挑起的情緒要何去何從?

我就算暫時把它壓下去,難保這筆帳不會算在你的人情信用卡上。一筆對方根本也不知情的預支消費。

所謂隱忍如果算是對朋友的包容,但對方根本不知情,這樣又公平嗎?

我會清楚的告知我憤怒的理由,但我對你的人格不一定就會做出比較差的評價,還是要依照行為做出判斷,刻意的與無心的就差很多。

基本上,只要對方不是蓄意惹惱我,我都會盡量去包容,但假使真的很白目,或真的幹了啥罪惡滿盈孰不可赦的事情,比如說睡我男人,倒我債,亂散佈謠言,那就沒得講了,看著辦吧。

因為今天發生的事情,我們都有能力去溝通,溝通完畢我們也可以為造成的傷害作出修復。

我只是絕得與其粉飾太平,裝作沒事繼續下去,若無其事地自欺欺人,說什麼讓時間去沖淡,沒錯,怨懟是沖淡了,但友情也完蛋了。

還不如坦白以對,大家如果可以坦率的面對是與非,就不會有那麼多耍心機的問題了。

耐性這東西,不應該是用來一再忍受錯誤的事情,而應該是用來調適出正確的事情時使用。


標籤: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